找到相关内容17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历史注明佛教人物:道安

    为后来的译经工作指出了正确的道路。 据《高僧传》卷五说,魏晋沙门依师为姓,姓各不同;道安认为 “大师之本,莫尊释迦”,才改姓释氏。又他广博的学问和文学的素养,成为长安一般衣冠子弟请教的目标,当时有“学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21875552.html
  • 药师如来法门——弘一大师

    琉璃光如来名号一百八遍。若欲多念者,随意。 六、持咒 或据经中译音持念,或别依师学梵文原音持念,皆可。或念全咒一百八遍。或先念全咒七遍,继念心咒一百八遍,后复念全咒七遍。心咒者,即是咒中&...

    弘一大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0476406.html
  • 不空三藏和尚遗书

      不空三藏和尚遗书(不空三藏自撰)   吾普告四众弟子等:大教总持,浩汗深广。瑜伽秘密,谁测其源?吾自髫龀出家,依师学业,讨寻梵夹二十余年,昼夜精勤,伏膺咨禀,方授瑜伽四千颂法。奈何积衅深重,先师寿终,栖托无依,凭何进业?是以远游天竺,涉海乘危,遍学瑜伽,亲礼圣迹,得十万颂法藏,印可相传。来归帝乡,福地行化。然一朝供奉,为三代帝师。人主尽授瑜伽,密传法契。爰自今圣弘教,最深十八会瑜伽【1】,...

    不空三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2079592.html
  • 感师慈恩记·中

    朋友将一把铜锁给她叫她带上,她说:“没用。” 便随手把锁放在一旁。结果,到了亚青收拾行李时发现锁又被朋友偷放于行李箱中。在亚青亦从未需要用过锁,因而对此锁早已忘记,现在依师之言又回想起来由,即快快地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3185105.html
  • 如何排除禅悟之障

    意。在观想时应当远离意识,不作着想见,方符禅修妙旨。如欲加修咒法,可以依师传授。   3.随息禅观法   不以任何作意地随息出入,内不执身心,外不住境相,内外皆空,无所依倚,不生分别。因为不作分别...自己在那一种禅行中较为宜妥了。   4.因缘摄入法:如果自身所处与某一明眼禅师特别投缘,则此乃师、弟因缘的具备,修法必能殊胜。因此,可以敬心尊而重师教,依师修学,自己完全不必用心抉择、分别好坏,只要...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1539221.html
  • 教制教典与教学(三)

    释尊住世的时候,在佛是应机施教,在弟子是随解成行,所以佛学的实践与义解,是相依而不是相离的。如出家人,受了戒,就在僧团中。一方面依师而住,在五年内,不得一晚离依止师而自主行动;一方面依师而学,一切律仪,威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4240690.html
  • 札嘎仁波切著:山法宝鬘论(一)

    ……………39  依心抉择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1  依师方式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3  勿离上师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3  晋见上师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5...如饥似渴永不满足地饮起欲妙名利地位等邪命的毒水,铸成大错,这种修行人连自己的名称也已丢失了。他的下场比世间人还惨痛,后世将堕入地狱中。  四 依师方式  勿离上师  对于修行人来说,暂时与究竟的一切...

    札嘎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3342027.html
  • 论佛学的修学

    实践与义解,是相依而不是相离的。如出家人,受了戒,就在僧团中。一方面依师而住,在五年内,不得一晚离依止师而自主行动;一方面依师有学,一切律仪,威仪——衣食行住等一切,都依律制而实习。但这决不是偏重戒学,...

    释印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644222.html
  • 慧明禅师甘露(2)

    无漏业。’禅宗话语,一针见血,毫无迂回游移之地,古德多有依师一言启悟者,师云心即是佛,便信心即是佛;师云心不可得,便信心不可得。信师真切,疑妄消除,故言下便悟,此即以心传心的实际受用。后来,人心渐离纯朴,乃改参话头,学人但依师所授一句无理可讲的话头,行住坐卧,去念去参,不但看经要打香板,若离师授本参话头,亦打香板;参到山穷水尽,一旦豁然贯通,即悟自心是佛,所有事理,无不透彻。到此地步,有何经教不可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1952005.html
  • 怎么相应自己的上师

    中把依师列为整个道的根本。并引用种种经论,总结出行者应以九种心依止善知识:    1、孝子心;2、金刚心;3、大地心;4、犬心;5、仆使心;6、除秽人心;7、船心;8、轮围山心;9、乘心。    ...

   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

    |上师相应法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1338232763.html